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扎实推进科协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
内蒙古科协党组书记 麻魁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就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科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重要工作要求,为科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些年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内蒙古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2016年在“科技三会”、2021年在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矢志拼搏奋斗,扎实推进科协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全区科协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突出成绩,科协组织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更加充分,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显著增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色凸显,“四服务”任务落实成效大大提升,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扎实贡献。
一、在增强“三性”上勇于探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先进性是群团组织的重要着力点,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内蒙古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在保持和增强“三性”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在三个方面重点下功夫,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坚持抓好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研讨交流与讲座培训相结合、全面学习与重点解读相结合,党组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30次以上、研讨交流10次以上;围绕重点每年举办讲座10次以上、培训班20期左右,线上线下培训2万多人次。深入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矢志不移维护核心作为第一标准、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落实方案、台账12个,明确52项具体任务,逐项抓好落实。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政治要求贯彻到科普活动中、体现到学术活动中、落实到建言献策中,每年开展科学家精神巡讲活动20多场次、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300多场次,参加科技工作者和师生13万多人次;围绕自治区工作大局,每年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科技工作者建议》30多篇次。在学习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切实保持和增强先进性。着力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做到改革任务落实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与换届工作、与“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配备工作相结合,努力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在增强科协组织代表性广泛性上、在服务群众上实现新突破。自治区和12个盟市科协291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12个盟市、95个旗县科协完成换届工作,实现了应换尽换的目标,以会代训培训科协系统干部和科技工作者2万多人次。着力完善组织体系,在建强组织、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上持续用力,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学会达到1016个,会员数超过23万;新建苏木乡镇(街道)、高校、企业、中小学科协组织3915个,增长16倍多。着力壮大工作队伍,突出抓好科普专家团、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三支队伍”建设,人数分别达到3100多人、9.61万人、47万人,培育起一支支活跃在乡村社区、工矿企业、大中小学校、机关单位的科技“轻骑兵”。
在推进“三个化”上下功夫,切实保持和增强群众性。大力推进科普服务社会化,重点发挥好纲要成员单位作用,着力构建纲要成员单位协同配合机制,与31个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累计命名科普教育基地231个;充分调动广大公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系列活动2000多场次,200多万群众受益。大力推进科普资源数字化,主动融入“数字内蒙古”和中国科协“智慧科协2.0”建设,扎实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各类科普资源平台与科普内蒙古、科普资源共享、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等平台深度对接,建成4k数字电视“科普内蒙古”平台,覆盖310万用户,点击量290.9万次,2020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智慧广电先进示范案例;建成科技专家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建设科普e站6403个。大力推进工作队伍专业化,着力构建科普人才培养良性机制,探索建立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推动设立科普传播、科技辅导员等专业技术职称序列;积极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大力培养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等领域专门人才;切实加强工作队伍管理,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建设管理平台,加强业务培训,开展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在构建“三型”组织上勇于探索创新
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要求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切实增强组织吸纳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工作平台上持续发力。
增强“三个方面”的吸纳能力,加快建设开放型科协组织。切实增强科协组织吸纳能力,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持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狠抓规范换届工作,强化“三长”配备工作,更多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吸纳到科协组织中来。自治区、盟市、旗县科协代表大会代表、委员、常委中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均超过60%;目前已有2657名“三长”进入各级科协兼职,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培训新建基层科协干部1000多人次,培训规模逐年扩大。切实增强学会组织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大力推进学会党建工作规范化、党建活动开展经常化、党建工作实效化;持续壮大学会组织,围绕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新建、吸收学会逐年增加;不断发展壮大会员队伍,重点吸纳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科技工作者、非公领域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为学会会员;深入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年打造示范学会10个以上。切实增强科技志愿者团队吸纳能力,强化团队吸纳、扩大队伍规模,新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科普专家团、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队伍人数稳步增长,每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1500多场次,受益群众超过120万人次。
当好“三个桥梁纽带”,加快建设枢纽型科协组织。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完善科协组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机制,把各级科协机关、科技场馆、科普专家团队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协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达到60%以上;加大建言献策平台建设力度,切实加强选题环节的工作、及时做好课题发布工作、抓好成果汇总工作,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组织选择”等方式,扎实有效开展好战略咨询研究和科技发展前瞻研判,通过召开建言献策座谈会、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专报、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等,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科技智库选题达到100个,录入成果70项。当好学会、协会、研究会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纽带,健全完善横向交流联系、学习培训、活动开展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学会工作定期汇报交流制度、活动开展联席会议制度,把学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科协干部培训规划计划,自治区科协党组每年听取学会党建和业务工作情况汇报2次以上,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党建联合体等。当好科技工作者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加强政治、思想、行动引领工作,大力提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科普传播、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科技工作者超过10万人次。
搭建“三个平台”,加快建设平台型科协组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切实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助力“科技兴蒙”行动,在高校、企业科协和学会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活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高质量推动“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围绕乳业、稀土新材料、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种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区直学会年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多项、创新成果40多项、专利130多项,命名创新先锋号、先锋岗120多个。不断深化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全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达到3个,指导试点城市建立产业服务团6个、学会服务站7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科技创新中心10个,打造众创空间5个、企业研发中心28个;组织20家区直学会服务40多家科技企业;新建科技小院达到24个,在建11个,今年实现每个盟市建有1个以上的目标;大力开展“院士专家内蒙古行”“海智专家内蒙古行”活动,每年活动9次以上,60位左右院士、专家深入园区、企业献计献策;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技厅联合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43家,柔性引进院士46人。搭建科学普及平台,努力推动全区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搞好科技场馆建设,全区旗县以上科技馆达到85个,2021年参观体验者400万人左右,与2018年之前相比,增长4倍多;累计配备流动科技馆46套,每年开展活动1300多场次、受益人数50万人次;累计配备科普大篷车119辆,每年开展活动5000多场次、受益人数超过250万人次,初步构建起现代科普设施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科普品牌活动,发挥科普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向扎实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每年开展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的“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3轮次,举办科普讲座、培训和义诊等1100多场次,50万群众受益;以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为重点,向扎实推进自治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组织20家区直学会与31个贫困旗县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结对帮扶,每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150多场次,1.5万农牧民受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向扎实推进自治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凝心聚力,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城镇劳动者和领导干部、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结合起来,以科技为媒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科技交流平台,推动科协组织始终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以国际化提升科普开放程度,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科普大篷车走进俄蒙、中俄蒙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和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组织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等。积极培育学术品牌活动,努力打造能源、煤化工、稀土、乳业、蒙医药、畜牧业、草产业、沙产业、云计算等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术品牌活动。
三、在落实“四服务”任务上勇于探索创新
切实担负起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使命任务,持续加大“四个化”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持续加大基础建设规范化力度。着力巩固科协组织换届成果,通过换届实现新老交替、健全组织,全区科协专兼职干部达到11500多人,增长11倍多;加快建立“组织+业务+人才”赋能机制,积极推动“三长”建“三会”、领“三队”,进驻“两中心”。切实增强基层科协组织活力,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示范、以党支部学习为基础、以科协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校的学习培训为重要渠道,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健全完善作用发挥机制,围绕“五大人群”实际需求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健全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分层制定评价办法,定期开展考评工作,努力形成奋勇争先的工作局面。切实增强学会组织活力,探索建立学会活动开展联动机制,根据学会类型、类别成立协作组、联合体、联盟,联合开展系列活动,形成协同联动工作格局;探索建立学会协同创新模式,鼓励支持学会之间建设协同创新组织,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局面。切实增强农技协组织活力,着力深化农技协升级提能工作,加大示范农技协培育力度,全区农技协组织达到227个,会员数21411个,带动户数115935户,每年培育示范性农技协10个以上。切实增强科技志愿者组织活力,加强团队管理,研究制定业绩评估、表彰奖励等办法,激发志愿者斗志和热情,引导他们更好投身科技志愿服务。
持续加大科普工作常态化力度。着力深化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进一步增强纲要成员单位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工作开展、工作落实、工作考评协同机制,联合开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动,真正把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充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的热情,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入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的科普工作实践。2021年评选优秀科普专家50人、优秀科普信息员60人、优秀科技志愿者30人、优秀组织单位26个;在媒体刊发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稿件119篇次、专版42个。在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上求突破,针对青少年群体,高质量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年均参与青少年60多万人次;针对农牧民群体,每年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旗县行”活动3轮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400多场次,10多万农牧民受益,依托大学建立培训基地2个,举办农牧民带头人培训班4期,1000多人参加培训;针对产业工人群体,重点在鼓励他们创新创业上下功夫,连续4年举办全区创新方法大赛,每年培育项目150多个、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企业技术骨干3000多人,2020年推荐项目获全国大赛唯一金奖;针对老年人群体,大力开展智慧助老、健康科普、银龄互助等活动;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举办科技成就展、红色电影展、时代楷模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听众观众23.5万人;联合60多个区直机关单位组织6000多名党员干部走进科技馆开展科技主题体验活动。在科普工作中自觉贯彻文化建设的思想和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建设“科普+旅游”项目试点23个、“科普+文化”项目试点22个;每年编写出版科普图书15部以上、创作征集科普影视作品130部以上、科普剧5部以上。
持续加大工作手段信息化力度。加强科协系统云站群建设,建成联通12个盟市、103个旗县科协、97个学会、4个事业单位网站。深入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每年利用科普内蒙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举办科普知识答题活动等5次以上,参与答题人数200多万人次;通过网站、央视频等平台推送科普信息2万多条,点击量2500多万次;利用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推送科普信息、音视频等3700多条,点击量460多万次;全国首家建成特色科普资源共享平台,1000多万字科普资源入库。
持续加大活动开展精品化力度。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创精品、打品牌,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研究策划活动、组织开展活动,持续组织开展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视频创作大赛,举办“科普大讲堂”等,年均线上线下参与人数200多万人次。高度重视活动质量,重点在严谨、细致、周密上下功夫,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步步为营,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年均在自治区媒体刊发、播报各类宣传稿件300多篇次,其中,自治区主流媒体100多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