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内蒙古赛区赛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源:

微信图片_20240126155827

各盟市科协、教育(教体)局,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科协、教育局、各高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科普创作,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品牌,整合资源,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中国科协决定继续举办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第十届大赛重点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考查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本届大赛在全国设32个分赛区,其中内蒙古赛区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内蒙古科学技术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时间

2023年12月—2024年8月

二、组织机构

(一)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公益合作组织: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

内蒙古赛区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内蒙古赛区承办单位:内蒙古科学技术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

(二)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监审委员会

1.组织委员会

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包括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及委员若干,负责对大赛进行总体统筹。 

2.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由组委会按赛题专业方向邀请学会、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单位科普赛事活动、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等领域相关专业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初赛、复赛作品进行评审,对作品科学性、技术性、创新性、真实性等进行审核把关。

专家委员会下设评审专家库,由参与过本届大赛相关命题论证的专家、参加往届大赛各赛区初/复赛的优秀评审专家、参与过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中其他相关竞赛评审的专家、中国科协专家库中的相关领域专家等组成。

3.监审委员会

由内蒙古科协、教育厅,内蒙古科技馆、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纪检委员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过程监督及申诉仲裁,保障大赛公平公正,对各流程评审结果具有最终裁定权。

三、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中学生,即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包括初中、中专、技校、高中等。

第二类为大学生,即高校在校学生,包括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

每支参赛队伍由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组成。其中,每支队伍的参赛选手人数根据不同赛事项目组别而不同。其中,参加创意作品项目,每支参赛队伍由3-5名参赛选手(建议包括不少于1名女性选手)和1-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鼓励同省份内跨校、跨专业组队;参加科普实验项目,每支参赛队伍由2名参赛选手和1-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初赛、复赛队伍指导老师需为全日制学校指导老师,复赛参赛选手和学校指导老师须与初赛一致。晋级全国总决赛队伍如有赛区承办单位老师参与指导,可增加1名赛区指导老师,每位赛区指导老师最多指导2支队伍。

四、赛制设置

(一)竞赛项目

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类项目。

1.创意作品项目:突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鼓励学生在相关背景下发现身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型,创作相关作品。

2.科普实验项目:突出任务驱动,将竞赛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利用指定材料,自行设计并搭建装置,在指定区域完成预设的任务。

项目

主题

组别

说明

创意作品

人机协作

大学组

突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相关背景下发现身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型,创作相关作品。

未来校园

中学组

科普实验

未来太空车

中学组

以太空探索为背景,鼓励学生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开展创意实验设计,利用指定动力系统,自选材料制作装置,在赛道上完成指定任务。

(二)赛程设置

大赛整体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内蒙古赛区赛程分为初赛和复赛二个阶段。

初赛,参赛队伍按要求提交作品(方案、设计文件、视频等)或开展实验制作,由内蒙古赛区组委会组织评审或比赛,确定进入复赛的队伍。

复赛,由内蒙古赛区组委会组织专家对进入复赛的作品进行评审或组织现场赛事,确定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队伍。

(三)全国总决赛入围和晋级原则

1.入围原则

每类项目各组别根据内蒙古赛区参赛作品总数占相应项目该组别全国参赛作品总数的比例,确定内蒙古赛区各项目各组别入围作品的数量。内蒙古赛区各项目各组别按照复赛成绩排名,各项目各组别最多8项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

2.晋级原则

(1)创意作品项目:内蒙古赛区各组别入围作品,须按要求提交书面材料,由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团队按照各组别决赛规则进行评选后产生晋级作品。

内蒙古赛区各组别最少1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

(2)科普实验项目:内蒙古赛区晋级数量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在全国所有赛区该项目总数的排名确定。

内蒙古赛区最少1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

五、赛事安排

(一)初赛

初赛时间为2024年1月—4月,创意作品项目主题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科普实验项目比赛成绩上传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由内蒙古科技馆指导各盟市相关单位组织。

1.赛事设置

(1)创意作品项目:以团队为单位直接在大赛官网按要求提交作品文件。

(2)科普实验项目:根据自治区行政区域划分,设12个盟市赛点,二连浩特市并入锡林郭勒盟赛点,满洲里市并入呼伦贝尔市赛点。由各盟市科协指定相关单位组织本区域内的赛事活动。参赛队伍以学校为单位,登录大赛官方网站注册学校用户登录进行报名,完成初赛后在大赛官网按要求提交比赛成绩。

2.参赛形式、评选方式及评选结果见下表:

项目

主题

组别

参赛形式

评选方式

评选结果

创意作品

人机协作

大学组

按照赛题要求,自行设计并提交作品文件。

专家评审

前10支队伍进入复赛

未来校园

中学组

按照赛题要求,自行设计并提交作品文件。

专家评审

前10支队伍进入复赛

科普实验

未来太空车

中学组

以学校为单位联系所在区域赛点咨询相关情况,或直接前往所在区域赛点,利用规则要求的材料完成制作并参加现场竞赛。

现场竞赛

各赛点按成绩排名报前6支队伍参加复赛前评审(每个学校不超过3支队伍)。全区范围内按成绩排名选拔出前16支队伍参加复赛。

(二)复赛

复赛时间暂定2024年5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复赛地点为内蒙古科技馆。

复赛的参赛形式、评审方式见下表:

项目

主题

组别

复赛形式

评选方式

创意

作品

人机

协作

大学组

按照赛题要求,提交作品文件、参加答辩。

专家评审

未来

校园

中学组

按照赛题要求,提交作品文件、参加答辩。

专家评审

科普

实验

未来太

空车

中学组

现场制作并比赛

现场竞赛

具体比赛详情将会在初赛结束后发送给进入复赛的队伍。

六、奖项设置

内蒙古赛区初赛不设置奖项,复赛奖项设置如下:

(一)参赛队伍奖项设置

创意作品项目各组别分别设一等奖队伍各2支,二等奖队伍各3支,三等奖队伍各5支;科普实验项目设一等奖队伍2支、二等奖队伍4支、三等奖队伍10支。所有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均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证书。

(二)优秀组织奖

根据各盟市赛点组织比赛情况,由大赛组委会评选出内蒙古赛区优秀组织单位奖、优秀组织个人奖若干。

七、参赛说明

(一)费用

比赛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参加复赛队伍往来呼和浩特市的城市间交通费用自理,参加复赛队伍参赛期间食宿费用由内蒙古科技馆统一提供(呼和浩特市本地队伍不提供住宿)。

(二)官方网站

参赛团队可以登陆大赛官方网站:https://kepudasai.cdstm.cn/ 了解大赛主题详细要求及活动详情并报名参加比赛。

八、纪律监督

内蒙古赛区监审委员会对大赛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程序合理性、评审公正性等内容。在大赛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在大赛比赛期间出现违纪违规行为,或者接到任何投诉或问题的反映,监审委员会将及时调查并协调解决。监审委员会有权要求涉及问题的参赛选手、指导老师、所属学校以及相关单位做出相应答复,并督促解决问题措施的执行。

九、组织要求

(一)高度重视比赛、加大组织力度。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是中国科协主办的一项重要的全国性赛事,各赛点组织单位在所在地科协及教育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组织工作,加大动员力度,组织本地区学生参赛。各盟市科协指定一个赛事组织单位,报承办单位备案及对接工作,被指定的赛事组织单位负责本地区大赛初赛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各盟市赛点创意作品项目各组别提交作品分别不少于5项、科普实验项目不少于100项作品。

(二)突出大赛公益属性,确保大赛公开公平公正。不得以各种名义向学生收取费用,做到零收费;通过官方网站、微信等方式开展大赛活动的宣传推广,并做好赛事记录存档工作及赛事组织过程的管理监督。

(三)确保赛事组织过程规范严谨。根据赛事进度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由各赛点组织单位或相关学校老师参加,培训交流时间另行通知。

十、联系方式

内蒙古科学技术馆      杜兴苗    0471-3941305

邮箱:nmgkjgpxk@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东街甲18号

邮编: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2024年1月25日                            

 

责任编辑: 韩乌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