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8日,乌海市科协郑永军一行赴北京,围绕乌海市化工、冶金、自动化等7项企业技术需求,与三家全国学会开展面对面座谈交流,实现精准对接与务实合作。此次对接,由“科创中国”内蒙古协同创新总部运营团队在获悉盟市科协、企业技术需求后,迅速启动资源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总部平台作用,于三日之内促成对接。
“科创中国”内蒙古协同创新总部(以下简称“协同创新总部”),作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地方场景建设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是自治区科协牢牢把握国家“科创地方”顶层设计战略契机,牵头建设的以协同赋能、资源整合、精准对接为路径,推动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在自治区落地转化,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科创资源引导机制和服务体系。
紧抓国家战略契机,高起点谋划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科创地方”场景项目是中国科协加快释放“科创中国”平台协同效能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科协顶层设计指导下,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亲自挂帅、全程推动,协同创新总部建设迅速起势、谋划先行。
平台运营支撑单位深度协同自治区科协,将总部打造为技术扩散的“主阵地”和资源联动的“总枢纽”,有效链接区内盟市科协、园区与企业需求,为自治区提供常态化、高效率的资源匹配与场景服务。
强化外脑引入与资源整合,搭建高水平协同合作平台
协同创新总部,坚持“问题导向、资源协同、精准高效”原则,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关键环节,积极对接全国学会、高校院所和专业服务机构等全国顶级科技服务资源,构建起“总部统筹—平台支撑—地方对接”的三级联动模式。
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对接:聚焦自动化产业发展瓶颈,探索共建服务站和开展专项培训计划,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与中国稀土学会对接:围绕环境净化、稀土新材料等领域,初步达成调研对接意向,推动专家深入内蒙古开展项目孵化。
与中国金属学会对接:围绕冶金产业升级,深化合作方向研讨,提出定制化支持路径并计划对接不锈钢协同创新平台经验。
构建需求响应闭环,打造“问题分诊+服务闭环”的示范样板
此次乌海市科技资源对接实践,标志着协同创新总部进入“由建设转运营、由展示转实效”的新阶段。总部通过“需求发现—资源匹配—对接实施—落地反馈”的服务闭环机制,与全国学会组建的“问题分诊室”形成协同机制,有效实现从企业端提出问题到学会端解决问题的高效响应。
同时,协同创新总部作为枢纽平台,统筹调度区内外资源,实现点对点服务落地与面向全区的辐射带动,助力“科创中国”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运营模式。
持续拓展场景建设,争取更大集成效应与战略牵引力
当前,协同创新总部正在以乌海市的成功实践为范例,推动更多地方和园区的需求得到集中响应,并扩大“科创中国”的地方应用场景,探索形成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服务链延伸节点的多维服务体系。同时,计划深化与全国学会的战略合作,推动联合开展区域创新地图编制、技术成果发布、产业问题研究、专业人才引育等专项工作。
未来,协同创新总部将继续在自治区科协坚强领导下,聚焦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科技资源集聚高地、创新服务供给高地和区域协同创新示范高地,为构建自治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师丽丽 索智涛 摄影:徐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