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在接待外国友人的时候,曾经自豪地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说这话底气何来?广袤的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草原肥美,却一直为缺铁而苦恼。终于,1927年,地质学家丁道衡在这里找到了白云鄂博铁矿。东西长16千米、南北宽3千米的巨大矿床,有175种矿物,铁矿达15.6亿吨,铌氧化物660万吨,更发现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矿1亿吨!世界前列,所以被称为“世界稀土之乡”,具有垄断性优势。
邓小平、朱德、叶剑英、聂荣臻、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亲临现场参观,外国友人蒙哥马利、斯诺等也慕名前往。一座矿山竟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世界罕见。一代又一代的白云鄂博人在这里传承、融合与坚守,给这座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能。

今年56岁的杨占峰是包头稀土研究院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包钢(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他牵头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零的突破,在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草原英才”和“自治区杰出人才”等称号的背后,是他为国奋斗不知疲倦,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980年,杨占峰“与矿结缘”,考入了包头钢铁学院矿冶工程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白云鄂博矿区工作。他与白云鄂博矿的缘分由此拉开。
杨占峰从基层干起,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工程师,逐步到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长,再到总工程师、副矿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等。在矿上工作20多年,每当老人们讲起白云鄂博的故事,他总是好奇地听了又听;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总是不断激励着他。这些故事,深深吸引着他,更是他探究白云鄂博的精神食粮。时至今日,再次谈起这些,杨占峰仍感到非常自豪,当被问到在这里工作是否后悔,他说:“能在这里工作就是缘分,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很充实。虽然没做出什么高大上的成绩,但能为祖国奋斗,哪怕用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情也是值得的。”杨占峰的回答掷地有声。
杨占峰把自己“以身相许”给这座富饶、神奇的宝山。

在杨占峰的眼中,白云鄂博为什么不同于其他的矿区呢?通过翻阅大量书籍后,他得知丁道衡1927年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大铁矿;何作霖1935年第一次向世界宣告白云鄂博矿物中存有稀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白云鄂博地质调查队”(后被称为“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41地质勘探大队")进驻,对白云鄂博铁矿开展普查工作,并进行了长达6年的地质勘探工作。正是这些开拓者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研究发现,使得杨占峰对白云鄂博情有独钟,吸引和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白云鄂博是怎么生成的?地球上怎么就在这个地方跑出这么个“宝山”来?杨占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储备还远远不够。为了探究白云鄂博的秘密,他先后考取了硕士、博士。他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组建团队,主动和各大院校、研究所以及中科院的团队合作,并组建攻关团队。
“我现在认为,搞清白云鄂博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人的事。”正因为这样,更坚定了杨占峰研究、探索宝山的决心。别人总是劝他,研究点别的,比如说鄂尔多斯的煤矿等,他一口回绝,“我连自己的东西都说不明白,怎么可能研究别的,这辈子只对白云鄂博感兴趣” 。
包钢成立之时,相关的稀土研究也随之展开,1963年稀土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当时的稀土研究院汇聚了全国各地抽调的稀土研究专家,组成选矿、分离、提纯及应用等各领域的实验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纯从事稀土研究、实力最强的单位。
杨占峰在稀土院工作的10多年里,兢兢业业、一往无前,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白云鄂博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诞生的地方,心里那团火便被点燃。“不愿意研究矿,就不要跟我学,跟我学完了就闹个文凭,然后干别的去了,多浪费青春,有这种想法的趁早就别学了。”这是杨占峰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正是在这种精神鼓励下,他的学生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矿产研究,而且遍布包头各个系统。1992年6月11日,科研院所改制,包头稀土研究院进入包钢,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
杨占峰立志与白云鄂博这座宝山“共度余生”。

包头稀土研究院经过60年的积累和发展,过去的老研究室已经具备了深入研究的基础条件,产业链较完整。
“现在我们的装备和实验设备也比较齐全、行业影响力和掌握信息的能力也都是不错的。”杨占峰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经过不断努力,2018年组织申报的“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与评价行业中心” 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复,这对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稀土新材料中试实验基地的建成,推动了我国稀土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进程。目前,还有一项成果正在进行国家奖评审程序。
40年的辛勤工作,也让杨占峰收获了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稀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奖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达40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越久感情就越浓厚,我的生命就跟白云鄂博连在一起,每当谈起白云鄂博我就特别的激动、自豪。” 杨占峰与白云鄂博的感情还未了……(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