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内蒙古农牧民科技服务协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丁永担任会长,带领协会为农牧民送科技、送服务,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三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察汉营村,农业种植靠天吃饭收入低,又没有好的种植项目,脱贫致富成是关键。2017年10月,丁永邀请上海懶农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带领中草药种植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土壤条件以及国家对农业的产业扶持政策,为农民规划经济作物种植项目和推荐中草药种植品种,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2019年2月,为了推进察右前旗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丁永组织专家、学者走村入户,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作物产量等,举办庭院经济培训会,对洋姜、雪菊等庭院经济作物进行详细讲解,并就种植、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指导,带动脱贫致富。丁永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发展庭院经济,可以充分利用闲散、老弱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实现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集约化程度高等优点,是助力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之一。
孜孜不倦,做时代的“追梦人”。“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丁永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做到不落伍、不掉队,对待不明白的事情要保证自己先弄明白,再把掌握的科技知识传授到周围的农民手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多实践,农业技术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要多参加生产试验示范和实践,往往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更直观、更扎实、更贴近生产实际,更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自己比农民掌握的知识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才能在农民中树立威望,让农民信服,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农业科普专家的作用。

夙夜在公,做工作的“有心人”。要想做好一名称职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专家,就要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架起农技服务与农民的连心桥,才能得到农民的信服。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应付差事的思想,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指导技术的同时尽量帮助农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农民的心真正想到一起。这是丁永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他也是这么做的。
无悔人生,做群众的“贴心人”。2018年4月,急促的电话声响起,土左旗毕克齐大旗村果农孙胜利打来求救电话,由于倒春寒气候导致果树挂果率低,很可能会减产或者绝收。电话挂断后,容不得多想,他第一时间联系到协会果树专家荣奋先教授和秘书处赵华、董益凝深入田间指导技术管理,积极补救,帮助果农减少灾害损失。丁永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发展富硒果品,提高果品质量,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提高收入。他还积极组织当地果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帮助果农掌握果树防冻技术,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供增产增收的思路,得到果农的一致认可。
2019年4、9月,内蒙古科协“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期间,丁永先后深入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固阳县下湿壕镇、怀朔镇、卜尔汗图镇和赤峰市松山区安庆镇、红山区文钟镇南大营子村、左旗林东镇、阿旗乌兰哈达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讲座,在课堂上传播科学种植技术和绿色种植理念,在田间地头指导农牧民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产量和收益。
2019年10月,在经费短缺、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内蒙古沙漠生态治理暨沙漠经济绿色农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议在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召开,与会专家和农牧业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沙漠土壤,发展循环农牧业产业、土地改良、增加耕地供给等实现防沙治沙、产业发展、改善生态、脱贫致富的目标,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精准扶贫,走出一条以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路子,为沙漠绿色经济发展积累经验。
互联网+农业应用技术研讨会、内蒙古绿色畜牧业科技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议、内蒙古富硒农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议、武川县现代高效农业研讨会、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改良学术研讨会暨农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背后是丁永和大家的辛勤付出。“虽困难重重,但不后悔。”丁永用实际行动选择继续前行。

乌兰察布市有8个旗县是国贫旗县,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文化教育程度差,人口劳动力素质低,还有一部分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丧等原因致贫,“等、靠、要”思想严重。丁永带领团队经过长期的调研走访发现, “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村民宁肯在晒太阳、打麻将上下功夫,也不去想办法、下功夫脱贫致富。为此,丁永围绕贫困地区实际需求采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通过扶持各个贫困旗县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让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先根据地域特点形成产业发展基础来带动当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效果显著。
卓资县承星农业合作社靳利俊近几年因产业规划不好,种植项目不当,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连年亏损,带动贫困户致富能力下降,了解情况后,丁永带领协会专家团队帮助合作社对雪菊项目进行了产业规划,引进资金,扩大销量,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帮助贫困户增收增效。在协会的帮助下,合作社收入增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户的致富能力。
兴和县吉园农业合作社申旭海搞养殖业失败,亏损了几十万,合作社的贫困户拿不到分红,几近解散,为了让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丁永又一次站出来,会同协会专家帮助合作社培养乡土人才,推荐中草药种植品种,开展大豆产业项目对接,通过内蒙古银行提供金融扶持,推进富硒农业增产增效,推荐台湾籍博士的能量活化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对接上海蔬菜市场和吉园合作社签订绿色有机西红柿收购订单,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帮扶,合作社逐步实现盈利,帮助他们找到了致富的金点子,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