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种业为龙头,推动草原畜牧业升级发展的几点建议
内蒙古是我国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畜牧养殖与乳肉加工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引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我区打造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畜牧种业大型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一、 基本情况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良种是决定农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内在因素。目前,我区已处在种植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传统草原畜牧业亟待改造,必定首先要抓住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培育优质高效良种环节。为大幅提升我区畜牧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结合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需要,在加大保护地方家畜品种的基础上,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种业必须提质增效,马、骆驼、鹿、驴、猪等家畜优良品种有待培育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畜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放,包括家畜种业在内的欧美产品,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羊种质资源、技术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既带来了竞争与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家畜种业和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地方牲畜品种在长期自然的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畜产品(皮、毛、肉、奶等)的优良品质,是潜在竞争力巨大的优质优价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品种改良畜产品的品质特性和提升产量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牧业生产带来飞跃发展。
二、主要问题
我区在建立自主的商品化畜牧良种繁育体系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进口依存度高。从种业角度来看,过去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部分优良品种核心种源依赖进口、联合育种机制缺乏、种畜企业综合实力偏弱等方面。
1.总体来看,我区传统牛、羊品种虽然具有抗寒、抗病、抗逆等优势,但是大部分品种生产性能偏低,不适合规模化、产业化养殖。
2.奶牛养殖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水平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并保持比较稳定的年度产业增长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奶牛遗传品质不稳定、规模化饲养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3.肉牛、肉羊养殖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与农业相辅相成的农牧民生存之本。但是目前我区的肉牛、肉羊养殖效益依然不高。主要问题是各地区品种混乱、养殖模式分散、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牛羊肉加工产业“遍地开花”。核心问题是没有形成种业龙头企业,尚未建立相对稳定加工产业链与经济效益分配模式。
4.绒山羊是我区的优势畜牧产业,并且具有积累几十年的羊绒加工基础与知名羊绒品牌。目前一些杂交品种的羊绒产量明显提高,但其品质大幅度下降,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羊绒产品的需求。绒山羊养殖多以农牧民家庭为单元,“分散饲养、自然交配、靠天吃饭”,优良品系培育能力薄弱,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状态。
5.奶山羊养殖是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新型畜牧养殖产业,随着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在未来可以保持30%以上的年度增长率。但是,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比较寒冷,不适合饲养目前欧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不耐寒萨能奶山羊品种。
三、有关键议
在粮食安全、基因安全的严峻形势和畜牧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我区整体行业必须向良种繁育建设发力。力争到2025年,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0%,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95%以上,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推动草原畜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我区要制定农牧业发展新策略。农牧业发展已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提升我区草原畜牧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建议出台《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畜牧种业振兴计划》。引导我区种植业和养殖业协同发展,科学推行“藏粮于草、藏粮于肉、藏粮于奶”发展方向,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产业致富”发展策略,实现我区农牧业转型升级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打造一批畜牧种业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配套系和品系,提升畜牧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和壮大一批大型畜牧种业企业集团,形成以育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机制。建立肉奶原产地强制性标签制度,提升生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要加强政策扶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金融、保险、土地等政策多渠道支持现代畜牧种业发展。
3.提升畜牧种业科技创新实力。育种的核心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全面实施遗传改良计划,提升自主育种创新能力。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激发种畜企业和科研机构活力,鼓励种业企业建设现代化育种科研平台,推动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共建高标准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
4.扩大优良种畜养殖推广范围。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明确优势区域主推品种,健全畜牧良种推广体系。构建种畜评价数据库,建立定价标准,通过拍卖等多种形式,加快形成畜牧良种优质优价机制。在我区建立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引导种业企业与规模养殖场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国内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要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冷链运输体系,确保提供优质冷配产品,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5.强化地方畜种遗传资源保护。开展地方优质畜产品品种资源普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方畜种的普查工作,摸清其种群分布、数量、亲本谱系等;开展地方畜牧品种种质特性评估与分析,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建立牛、羊、马、骆驼、鹿、驴、猪等家畜品种资源库、信息平台、保种基地、繁育基地,努力确保列入保护名录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6.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1)奶业:一是采用现代繁育生物新技术手段,培育世界顶级遗传水平的种用奶牛、奶绵羊、奶山羊等,建立规模化繁育基地,构建种畜大数据平台。二是提升首府及其周边奶源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保持该地区在全国奶牛养殖水平的领先地位,夯实“中国乳都”产业链,打造世界乳业之都。(2)肉业:一是引进和培育高品质种用肉牛、肉羊,建立规模化良种种畜繁育基地;二是建立分布合理的种畜站点,发挥辐射带动效应。三是利用我区蒙古牛等特有优良品种资源,与引进高品质种畜杂交繁育,这是养殖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3)乳肉兼用产业新模式:一是快速扩繁良种群体,建立乳肉兼用多元生产产业体系。二是挖掘地区特有优良肉羊品种资源,杂交培育乳-肉兼用新品种、新品系,示范推广乳-肉杂交,形成“以乳降成本、以肉产效益”的产业新模式。
7.加大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开发力度。饲草产业是现代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区优质饲草品种短缺,产业基础尚薄弱。一是要加强饲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推进饲草产业化发展进程,建立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在适合牧草生长的农牧区建立牧草生产基地。三是不断提升饲草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在我区打造国际化的饲草种质资源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