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当大家还沉浸在元宵佳节的喜悦氛围时,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悄然席卷了整个城市,呼和浩特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按照上级科协组织的安排部署,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一个个忙碌坚毅的身影展现了长城人的付出与担当。

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理事、清水河县北堡乡碓臼坪村支部书记,刘荣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自己管辖的行政村,下设6个自然村,工作复杂,头绪繁多。“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更是义不容辞。”全员核酸检测刚开始,人员与车辆严重不足,刘荣积极部署,多方协调,终于使核酸检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他还开上自己的车,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当中,奔走于碓臼坪和双碾两个村委的核酸检测点。从2月18到25日,他连续奋战,从每天早晨7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才吃午饭,一天忙碌下来,回到50公里外的城关镇家中,才发现自己的腿都肿了……

清水河县北堡乡碓臼坪村支书刘荣(右一)在核酸检测点
核酸检测“数灯动员”不漏户
学会会员李俊标是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团结巷社区分片管辖的负责人,为做到动员工作精细化,他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带着“户卡”全部深入小区、楼栋,挨家挨户“数电灯”,对亮灯的住户逐户动员,对黑灯的住户,按照“户卡”登记信息进行联络,真正做到无遗漏、全覆盖。全社区经过3天72个小时紧急动员,共排查动员2200户、2900余人,进一步摸清情况底数,为开展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奠定了坚实基础。夜色沉沉,他和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中。
“疫”不容辞 做好数据统计
统计核酸采样数据是一项重要工作,准确的统计结果能反映出采样的效率及覆盖率,为防控工作精细化提供数据。学会会员朱日在迎新路街道锦绣社区锦绣园一期小区出入口负责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工作,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和管控,并在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负责维护秩序、组织居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各楼栋核酸检测居民信息、统计小区核酸检测相关各项数据。他认真耐心,积极细心地统计每一项数据,一遍遍核对,确保数据及时高效、准确无误。
“我叫刘哲宇,就读于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是一名刚刚步入大一的学生。即将开学的我听到家乡清水河县突然暴发疫情的消息时,内心充满了恐惧,但是即便疫情来势汹汹,也不能阻挡我为家乡奉献自己力量的脚步,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作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里。”人性的温暖和心中的希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只要大家的积极配合,胜利一定会到来,冬天已然结束,春天将带来无限的希望……
众多会员护佑百姓
学会副会长聂春明从2月17日在新城区新华小区抗疫直到今天;副秘书长张文科也于17日开始在赛罕区商行小区坚守至今;会员徐江红从 2月18日连续4天坚守在玉泉区昭君社区万和家园小区核酸检测点;会员王丽君丢下不到一岁的宝宝志愿来到服务点,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着绵薄之力。他们是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面对严峻的疫情,他们也害怕、担忧,但筑起一道道防控疫情“长城墙”的铮铮誓言不能变。

志愿者王丽君(右)
2月21日,学会副秘书长张文科分别为呼和浩特市东万达A区核酸检测点和赛罕区政协赠送了防护服、医用手套和1000元捐款;会员刘洋领导的爱心社会团体内蒙古旅游行业协会携手内蒙古国际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园、内蒙古蒙旅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智慧文旅有限公司为呼和浩特市汇豪天下北区18号楼核酸采集点、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疫情医护支援队捐赠10件棉衣、20双棉手套、30箱泡面、5箱酸奶,慰问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责任与担当,爱心助力防疫工作,使这个即将到来的春天春花依然盛开。
呼和浩特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