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都习惯性地盯着过往或停在路边的车辆,对车牌进行研究、揣摩。执勤时,他每检查一辆汽车,都要察看车辆的车牌、证件及驾驶人,每当汽车从他眼前驶过,他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辨别出车牌的真伪。就这样,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这“绝技”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伟。他带领团队历时二年研发出的“机动车DNA单兵作战终端”系统,可以有效打击各类型涉车犯罪,这一系统及涉车痕迹数据库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一线实战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全国6万余名在职民警注册使用。此外,他还结合“数据应用及互联网+”的理念,主持研发了“打击涉车犯罪技法”,在全国范围应用取得优异的实战成绩,获得公安部“全国第四届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2022年,张伟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被问到如何成为一名违法车辆查缉能手时,张伟说,这要从2004年的一次夜查行动说起。“扣留的驾驶证和行驶证无人认领,和自己的证件进行对比,才发现扣留的证件全是假的。”假牌、假证不仅损害他人利益,更严重影响正常交通管理秩序。从此他暗下决心,以后绝不让这类涉车犯罪行为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火眼金睛”如何练就?“别无他法,就是勤学。为了还原显现认定机动车的原始身份,我自费购买化学试剂,冒着安全风险进行实验。”张伟如是说。基层交警工作辛苦,但只要有空,他就会刻苦钻研,听讲座、啃书本、问专家;他不是汽修工,但是对于机动车却是无比熟悉,翻车盖、钻车底,去车辆修理厂熟悉车型……经过自学和不断总结,历时2年,他总结出了假牌、假证、假车识别的“十看十问十比对三控制”工作法,并在全区推广使用。凭借此工作法,张伟和同事查获大量假牌假证、走私盗抢车辆、大量违禁物品以及在逃人员。2010年,他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涉牌涉证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
从警20年,他执着于公安技术研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警务技术科研工作及教学推广,坚持知识武装大脑,带领团队进行技术研究,并在各地进行教学和技术推广。从2010年开始,张伟每年都会为全区新招录公安民警授课。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张伟摸索出了以实训体验、互动为主,以学员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员反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开发了嫌疑车辆痕迹发现与认定、安全防护实战、执勤卡点的设置与警组战术应用、执法语言使用、交通应急处置ICS、公安交警红蓝对抗、基本防卫能力等11门课程,为全国各地公安民警授课近600余次、4800余课时。
2020年,张伟被公安部聘为副总裁判,参与了首届全国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执裁了全国32支参赛队的交通违法查处科目比赛,其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执裁水平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2021年,他受公安部邀请参加公益安全防护直播课,累积观看人数超千万。
“父亲告诉我,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保持‘匠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说,“我之所以能够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深受作为农机工程师的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执着科研的影响。当了警务实战教官后,我彻底明白了当年父亲对学徒要求严苛的良苦用心。”张伟说。
张伟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保持着勤勉好学的精神,坚持不断提升自我,在路面执法中,由他勘查处理、查处的交通事故或违法案件无一起被重新认定、申诉、纠错,无一起群众投诉和上访。从警20年,张伟始终秉持初心不改,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用行动诠释一名人民警察、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