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明安图镇附近的草原上,坐落着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基地内排列着100面白色的抛物面天线。这个庞大的天线阵列便是草原“天眼”——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密集而高大的抛物面天线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像向日葵一样,追随太阳,捕捉来自太阳的射电信号,为科学家们研究太阳提供新的观测窗口。
作为内蒙古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正镶白旗草原天眼星空科普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基地紧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占地面积1300亩,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依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内蒙古建设的世界最大的研究太阳的射电望远镜基地和我国自主建设的“子午二期”工程项目开展科普研学教育活动,采取“旅游+科普”的模式,开展一系列关于天文观测、航天以及气象科学科普体验教育。
基地的建有一个大型的天文观测台和各种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基地还结合气象科学,设有气象观测站和气象科普馆。此外,基地还设有子午工程、中国航天梦、内蒙古与航天的渊源等科普展览馆。“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亲手操作天文望远镜,观察宇宙的壮丽景象;可以学习气象知识,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基地负责人梁华表示。
近年来,草原天眼星空科普基地开展了近千场次全国全区青少年科技研学活动、主题旅游文化科普活动以及科技竞赛,营地坚持向青少年免费开放,以举办科普旅游活动推广普及科技教育,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不断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合作打造了以科技研学、旅行体验为主题的科普游览、科学家见面会、科学家科普讲座等活动。陆续承办了北京天文馆主办“全国星空大会”科普活动,与北科传播中心共同打造了“天、地、生”科普主题活动品牌,为全国的天文爱好者和全国大中小院校的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级观星、拍星、天文知识讲座,摄影技术讲座,深空望远镜使用讲座等活动。在锡林郭勒盟地区,为各旗县中小学生提供天文、地理、生物科普主题活动,由北京对应部门免费为活动进行讲座和指导,期间为当地的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培训服务。目前已经累计为近万名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服务。
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独特优势和“草原天眼”这张名片,围绕“旅游+研学+科普”主题,与山东省青岛市、福建省南平市合作举办了“草原遇见海”“红茶遇见奶”等科普研学活动。“通过主题旅游文化科普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来到草原,聆听“草原天眼”的故事,探寻宇宙的奥秘,感受草原的辽阔。”梁华阐释道。
基地除了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有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科普教育专家团队。他们既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国家空间中心的驻站科学家,同时他们也肩负起科普教育的使命,在草原上一面作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一面为社会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他们就是草原天眼科学家科普团队。草原天眼科学家科普团队主动承担起科普教育的职责,给学生们讲解正确的科学知识,传递国之重器和科技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对学生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潜在的科学意识,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研究的种子。
截至目前,草原天眼星空科普基地已入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天文馆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清华大学天文系远程教育合作基地。
梁华表示,“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草原天眼星空科普基地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他们在这里学习、玩耍、成长,为未来的科学事业播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中科院、北京天文馆、内蒙古科协等部门,不断丰富科普资源,打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科普活动,设计更多专业研学课程,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锻炼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为更多青少年插上了飞向星空的翅膀,谱写草原科普事业新篇章。”(乔予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