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快捷菜单
科普中国APP
云上科普
科普中国微信
网上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科协OA办公
科普草原(蒙古文)
移动客户端
  • 首 页
  • 走进科协
  • 要闻动态
  • 科学普及
  • 学会学术
  • 信息公开
  • 机关党建
  • 服务平台
首页 > 要闻动态 > 科协要闻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17 11:25:36
点击量:353
来源:内蒙古科协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保障中心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邀请4名2023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各自工作经历、生活感悟等与记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并回答记者提问。

12369_700x700

2ac5307e21945b3bfa610a2c6624c84

在见面会上,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肖瑞讲述了她的成长历程,20年来,她一直从事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科研工作。“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就意味着要坐得住冷板凳,基础研究周期长,成果出的慢,并且也不能很快的进行市场转化,这时候如果心里浮躁,不能坚守科学精神,面对荣誉、金钱、机会等诱惑,就很容易进入误区,也很容易盲目跟风,丧失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那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肖瑞依然没有放弃。

有一次,肖瑞的研究成果发表后,作者单位名称里没有“中国”,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国家没有多少贡献。虽然科学成果可以是全人类的,但是,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这一刻,她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为什么要回国了。“我选择回家乡服务后,这么多年在国际上发表的成果后面都会有‘China’,这是莫大的心理满足。”肖瑞表示,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以身作则,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让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研究方向。

2216017a370ae0811c18a019faa4746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邢文华依然记得大学毕业后参加留校演讲时的情景,“这个男学生个子高,可以考虑到外科工作。”台下的一位评委老师说道。后来邢文华接到通知,到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报到,就这样,邢文华便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在2年的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时,一位带教老师说脊柱外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脊柱外科医生有极高的学术地位,是一名很牛的医生。所以在医院征求定科意见时,邢文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术风险极高、专业细化程度更高的脊柱外科专业。“在我考取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后,导师非常坚定地告诉我:‘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是中国培养优秀脊柱外科医生的摇篮’,从入学起,在更加繁重的博士科研课题的同时,我还要和导师学习临床实践技能,面对无比复杂的脊柱外科患者和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更加坚定了我对脊柱外科领域疾病的探索欲望。”

回顾自己从事脊柱外科专业的20多年,邢文华在脊柱外科师长的带领下,解决了许多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高难度、高风险脊柱畸形的矫形方面获得突破。

673fe458c54459fba8817b0ab2b7786

“张传飞老师您好,铀矿采冶是一个相对来讲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领域,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地浸采铀科技工作者,您和您的团队是怎么做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传飞表示,“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张传飞大学就读于南华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之后,曾先后在广东韶关粤北山区的741矿、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的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新疆伊犁的库捷尔太铀矿工作。2020年,为支援内蒙古铀矿大基地建设,“远离”家人,只身从新疆来到内蒙古,负责内蒙古砂岩型铀矿采冶技术工作。入行18年,张传飞长期在铀矿山生产一线,与家人一直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我也实实在在把自己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荒漠戈壁,奉献给了中国铀矿采冶事业。”值得提及的是,和张传飞同专业的14名同学中,只有张传飞和他的爱人依然在从事铀矿采冶方面工作。

在推动内蒙古铀矿采冶技术进步方面,张传飞带领团队首创以“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为核心的“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地浸采铀“数字建井”核心理念,研建了“数字建井”成套工艺流程,为内蒙古丰富砂岩型铀矿资源的工业开发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先后发表铀矿采冶相关科技论文14篇,申请专利13项,已获授权5项。

1c241834790ef2a09e01daf169e3db3

“2008年以前,我国向日葵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引进品种所垄断,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向日葵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大向日葵科研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向日葵新品种选育,育成了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向日葵新品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于海峰就是其中一员,他从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21年,带领团队开展农牧业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向日葵资源评价体系,开展向日葵重要性状遗传解析及优异基因发掘,创新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10个优良向日葵新品种,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有效提升我国自主研发向日葵品种的能力和水平;研发推广向日葵高效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种植水平和普及程度低的问题。先后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

此次评选出的20名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来自全区理、工、农、医学科各领域各行业,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解决了一个个“难啃”的技术难题,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我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服务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0a030552fbb0468b6fa102383436c31

23b80f6a638333e597487010f85eda8

下一步,自治区科协将对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宣传宣讲活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周亚军 摄影:宁金)

 

 

 

 

责任编辑: 赵乐文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分享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蒙ICP备12001196号-2  

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大街70号内蒙古科协大楼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731号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 网站首页
  • 走进科协
  • 要闻动态
  • 科学普及
  • 学会学术
  • 信息公开
  • 机关党建
  • 专题专栏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 内蒙古科协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保障中心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邀请4名2023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各自工作经历、生活感悟等与记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并回答记者提问。

12369_700x700

2ac5307e21945b3bfa610a2c6624c84

在见面会上,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肖瑞讲述了她的成长历程,20年来,她一直从事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科研工作。“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就意味着要坐得住冷板凳,基础研究周期长,成果出的慢,并且也不能很快的进行市场转化,这时候如果心里浮躁,不能坚守科学精神,面对荣誉、金钱、机会等诱惑,就很容易进入误区,也很容易盲目跟风,丧失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那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肖瑞依然没有放弃。

有一次,肖瑞的研究成果发表后,作者单位名称里没有“中国”,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国家没有多少贡献。虽然科学成果可以是全人类的,但是,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这一刻,她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为什么要回国了。“我选择回家乡服务后,这么多年在国际上发表的成果后面都会有‘China’,这是莫大的心理满足。”肖瑞表示,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以身作则,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让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研究方向。

2216017a370ae0811c18a019faa4746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邢文华依然记得大学毕业后参加留校演讲时的情景,“这个男学生个子高,可以考虑到外科工作。”台下的一位评委老师说道。后来邢文华接到通知,到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报到,就这样,邢文华便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在2年的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时,一位带教老师说脊柱外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脊柱外科医生有极高的学术地位,是一名很牛的医生。所以在医院征求定科意见时,邢文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术风险极高、专业细化程度更高的脊柱外科专业。“在我考取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后,导师非常坚定地告诉我:‘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是中国培养优秀脊柱外科医生的摇篮’,从入学起,在更加繁重的博士科研课题的同时,我还要和导师学习临床实践技能,面对无比复杂的脊柱外科患者和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更加坚定了我对脊柱外科领域疾病的探索欲望。”

回顾自己从事脊柱外科专业的20多年,邢文华在脊柱外科师长的带领下,解决了许多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高难度、高风险脊柱畸形的矫形方面获得突破。

673fe458c54459fba8817b0ab2b7786

“张传飞老师您好,铀矿采冶是一个相对来讲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领域,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地浸采铀科技工作者,您和您的团队是怎么做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传飞表示,“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张传飞大学就读于南华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之后,曾先后在广东韶关粤北山区的741矿、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的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新疆伊犁的库捷尔太铀矿工作。2020年,为支援内蒙古铀矿大基地建设,“远离”家人,只身从新疆来到内蒙古,负责内蒙古砂岩型铀矿采冶技术工作。入行18年,张传飞长期在铀矿山生产一线,与家人一直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我也实实在在把自己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荒漠戈壁,奉献给了中国铀矿采冶事业。”值得提及的是,和张传飞同专业的14名同学中,只有张传飞和他的爱人依然在从事铀矿采冶方面工作。

在推动内蒙古铀矿采冶技术进步方面,张传飞带领团队首创以“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为核心的“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地浸采铀“数字建井”核心理念,研建了“数字建井”成套工艺流程,为内蒙古丰富砂岩型铀矿资源的工业开发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先后发表铀矿采冶相关科技论文14篇,申请专利13项,已获授权5项。

1c241834790ef2a09e01daf169e3db3

“2008年以前,我国向日葵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引进品种所垄断,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向日葵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大向日葵科研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向日葵新品种选育,育成了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向日葵新品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于海峰就是其中一员,他从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21年,带领团队开展农牧业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向日葵资源评价体系,开展向日葵重要性状遗传解析及优异基因发掘,创新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10个优良向日葵新品种,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有效提升我国自主研发向日葵品种的能力和水平;研发推广向日葵高效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种植水平和普及程度低的问题。先后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

此次评选出的20名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来自全区理、工、农、医学科各领域各行业,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解决了一个个“难啃”的技术难题,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我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服务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0a030552fbb0468b6fa102383436c31

23b80f6a638333e597487010f85eda8

下一步,自治区科协将对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宣传宣讲活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周亚军 摄影:宁金)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蒙ICP备12001196-1号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731号

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大街70号内蒙古科协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