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快捷菜单
科普中国APP
云上科普
科普中国微信
网上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科协OA办公
科普草原(蒙古文)
移动客户端
  • 首 页
  • 走进科协
  • 要闻动态
  • 科学普及
  • 学会学术
  • 信息公开
  • 机关党建
  • 服务平台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技先锋
闫冬:潜心科技教育 点燃学生创新之火
发布时间:2023-11-27 09:56:50
点击量:885
来源:内蒙古科协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保障中心

如果你的爱好就是你的工作,是不是很幸运呢?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教师闫冬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十几年如一日地从事自己喜爱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点燃了无数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之火。

7ff35c882b5507ac88f968b3b99fc48

闫冬老师承担着全校30个高中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环境下人工智能的探究”的教学研究工作。他不仅带领年轻教室开设了创客、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课程,还组织开展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科技活动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宣传,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带动和引领了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闫冬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时刻留心发掘身边的科学,善于把“问题”变成“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科技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此,他经常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他的关心和引导下,许多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科技探索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他累计辅导培养100多名学生参加科技发明、科普实验、创新竞赛。2017年,学生德勒赫伊找到闫冬老师,“闫老师,我是否可以将笤帚改造为多功能笤帚,在笤帚原本扫的功能上加入刮、捡、铲,这样环卫工人只用一件工具就可以完成清扫工作”。为了更好地辅导德勒赫伊完成对笤帚的多功能改造,闫冬老师带他一起去找环卫工人试用改造后的多功能笤帚,根据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修改。最终“多功能环卫刮板笤帚”获“第33届内蒙古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年该项目还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除此之外,闫冬老师辅导学生的课题“一种卫生泵”也在2019年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手机支架的探究”“观察力记忆力测试”“空中取电演示仪”“昕新人电磁阻尼摆”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灵感可能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常常会突然出现,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会很快忘记。在笔记本上记下来可以帮助捕捉这些灵感,并在需要的时候回过头来查看。”闫老师告诉记者,他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一些突发奇想的灵感不仅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还能发现新的想法和创意。“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指导学生创新的同时,闫冬老师始终不忘提升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多年来,他一边孜孜不倦地向学生传递科学真谛的同时,自己也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不断向教具制作与创新实验开发的高峰发起挑战,亲身体会在创新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酸甜苦辣,进而感悟并升华为对学生创新辅导的专业素质。闫老师自制的教仪“新型简谐运动综合演示仪”“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效应演示仪”“便携式锻造加热炉”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二、三等奖。他发明的“智能蝗灾预警器”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

为了在校园里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2012年,闫老师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本校及兄弟学校32名优秀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 “我与科技同行”锡盟二中首届科技夏令营活动。闫老师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手工制作、实践使用车床、锣床等工具(手工制作木质模型)车模制作、自制遥控汽车模型越野场地赛等一系列科技比赛活动有序开展,寓科技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和身边的科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科技特长发展。

闫老师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老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探索科技世界的重任,因此更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接下来,他将继续学习蓄积更多的能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以便更好地肩负起引导学生探索科技世界的重任,努力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做好他们的科学“引路人”。(乔予莘)

 

责任编辑: 赵乐文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分享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蒙ICP备12001196号-2  

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大街70号内蒙古科协大楼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731号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 网站首页
  • 走进科协
  • 要闻动态
  • 科学普及
  • 学会学术
  • 信息公开
  • 机关党建
  • 专题专栏
闫冬:潜心科技教育 点燃学生创新之火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 内蒙古科协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保障中心

如果你的爱好就是你的工作,是不是很幸运呢?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教师闫冬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他十几年如一日地从事自己喜爱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点燃了无数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之火。

7ff35c882b5507ac88f968b3b99fc48

闫冬老师承担着全校30个高中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环境下人工智能的探究”的教学研究工作。他不仅带领年轻教室开设了创客、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课程,还组织开展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科技活动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宣传,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带动和引领了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闫冬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时刻留心发掘身边的科学,善于把“问题”变成“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科技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此,他经常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他的关心和引导下,许多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科技探索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他累计辅导培养100多名学生参加科技发明、科普实验、创新竞赛。2017年,学生德勒赫伊找到闫冬老师,“闫老师,我是否可以将笤帚改造为多功能笤帚,在笤帚原本扫的功能上加入刮、捡、铲,这样环卫工人只用一件工具就可以完成清扫工作”。为了更好地辅导德勒赫伊完成对笤帚的多功能改造,闫冬老师带他一起去找环卫工人试用改造后的多功能笤帚,根据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修改。最终“多功能环卫刮板笤帚”获“第33届内蒙古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年该项目还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除此之外,闫冬老师辅导学生的课题“一种卫生泵”也在2019年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手机支架的探究”“观察力记忆力测试”“空中取电演示仪”“昕新人电磁阻尼摆”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灵感可能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常常会突然出现,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会很快忘记。在笔记本上记下来可以帮助捕捉这些灵感,并在需要的时候回过头来查看。”闫老师告诉记者,他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一些突发奇想的灵感不仅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还能发现新的想法和创意。“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指导学生创新的同时,闫冬老师始终不忘提升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多年来,他一边孜孜不倦地向学生传递科学真谛的同时,自己也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不断向教具制作与创新实验开发的高峰发起挑战,亲身体会在创新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酸甜苦辣,进而感悟并升华为对学生创新辅导的专业素质。闫老师自制的教仪“新型简谐运动综合演示仪”“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效应演示仪”“便携式锻造加热炉”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二、三等奖。他发明的“智能蝗灾预警器”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

为了在校园里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2012年,闫老师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本校及兄弟学校32名优秀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 “我与科技同行”锡盟二中首届科技夏令营活动。闫老师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手工制作、实践使用车床、锣床等工具(手工制作木质模型)车模制作、自制遥控汽车模型越野场地赛等一系列科技比赛活动有序开展,寓科技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和身边的科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科技特长发展。

闫老师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老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探索科技世界的重任,因此更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接下来,他将继续学习蓄积更多的能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以便更好地肩负起引导学生探索科技世界的重任,努力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做好他们的科学“引路人”。(乔予莘)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蒙ICP备12001196-1号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731号

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大街70号内蒙古科协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