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科协“八大”以来,在盟委、盟行署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兴安盟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科协工作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谱写了科协事业发展新篇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兴安盟科协牢牢把握科协组织政治属性,自觉加强机关政治建设,切实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党建强会”“党建+科技小院”“1+3+N”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确保科协工作在哪里开展,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党建和科协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积极探索中国农学会、科创中国专家团队服务兴安盟创新发展长效机制,建成全盟水稻、大豆、玉米等10类科技小院18家,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兴安盟农牧业相关企业、园区,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实现智库引才新突破;深入实施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聚焦兴安盟现代农牧业重点产业,加强科技攻关,推广普及新型液态氮肥等10项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联合盟工信局连续三年举办创新方法培训,持续加强园区、企业科协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行业变革,引领企业焕发新活力,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科协成功与俄罗斯企业签订农用机械设备出口订单,实现兴安盟农用机械外贸出口零的突破。
抓好科普工作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兴安盟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构建政府、社会协同并进的科普发展格局,重点围绕“五大人群”开展常态化科普宣传、科技教育,公民科学素质比例由2020年的7.1%增长到2023年的9.2%;结合实际,提出“六大行动”“四项工程”工作举措,坚持常态化开展“群团组织办实事”,建立“三促三亮三创”科普惠民机制,全力打造品牌科普,组织动员盟属学会、旗县市科协及相关部门围绕“气象日”“环保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活动节点,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实用技术推广、卫生健康义诊、科普大篷车流动巡展等各类活动,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邀请中国科学院科普演讲团资深科技专家,深入盟科研院所、机关单位、中小学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60余场次,开展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20余场次,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创新理念走进群众、融入基层,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搭建服务平台 促进学会健康发展
学会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渠道。兴安盟科协引导盟属学会将服务会员作为主责主业,最大限度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学会发展壮大;依托学会论坛、学术年会等载体,突出打造特色学术交流品牌,增强服务会员、服务社会能力。其中,盟医学会成功举办50多次全科、胸心外科学术会议,盟气象学会完成9个实用新型专利注册,盟林学会开展特色林果新品种选育、现代化栽培技术推广,盟食药学会围绕“安全用妆、科学护肤”开展科普宣传,盟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各盟属学会在动员科技力量、链接科技资源、提供科技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创了学会发展新局面。
大力表彰举荐 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兴安盟科协坚持以人为本,连续五年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兴安盟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力度,在兴安电视台、兴安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刊发报道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2022年至2023年,获评全区最美科技工作者3人、自治区先进学会称号2个、学会先进工作者2人、学会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自治区优秀学术论文7篇。
推进深化改革 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建设
兴安盟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关于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有关要求,切实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各级党委、政府周围,全面加强苏木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嘎查村社区科普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盟已建立基层科协组织320个,其中苏木(乡镇)街道科协71个,中小学科协178个,企业科协70个,高校科协1个,355名“三长”进入各级科协组织担任兼职副主席或常委,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科协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实干成就梦想,拼搏铸就辉煌。过去五年,是兴安盟科协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五年,也是科协事业发展不断拓展、彰显成效的五年。展望未来,兴安盟科协将全面履行党委、政府赋予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为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推动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