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科协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科普事业打开新局面,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稳步提升,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大展身手,科技创新沃土不断得到滋养,科协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主力 聚合力 科协系统组织能力不断增强
赤峰市科协注重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覆盖广泛”的专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观摩、情景教学等方式培训科协系统干部、科技工作者、科普信息员。赤峰市科普信息员注册人数为13.02万人,位列自治区第二;科普信息员信息传播量3441万次,位列自治区第三;科技志愿者注册人数为3.5万人,科技志愿服务注册组织526个,科普专家人数为470人,均在自治区前列。推动全市12个旗县区科协组织单独设立,建成苏木乡镇(街道)科协176个,中小学科协462个,市属学会、协会组织26家,园区科协2家,企业科协37个,高校科协4个。
赤峰市科协为适应新时代科普工作需求,提高科普宣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科普品牌形象“赤子智汇”,用科学和智慧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服务赤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所长 扬优势 科技小院建设扎实推进
赤峰市科协依托区内外4所高校、该市内6家农业科技企业和2家种养殖技术合作社,累计建成巴林左旗糯玉米科技小院、林西县番茄科技小院、克什克腾旗羊业科技小院、翁牛特旗藜麦科技小院、喀喇沁旗番茄科技小院、宁城县食用菌科技小院、元宝山区花卉科技小院、松山谷子科技小院、松山北虫草科技小院共9家国家级科技小院,吸引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区内外多家高校35名专家、研究生入驻。入驻专家年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0次,服务农民1100人次。
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重点,基层群众为主要受众群体,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绿色发展、改善基础民生等主题,组织农业、生态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有计划性、针对性地开展农业信息咨询、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推荐、种养殖技术服务、科学知识普及、人才培养等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1.7万余人次。
优布局 扩阵地 推进科普供给侧与需求侧均衡发展
赤峰市科协总结基层科普工作先进经验,推动工作突出地区、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级科普示范体系认定,指导红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成功创建中国科协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推荐赤峰学院、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赤峰和润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展示区三家单位被中国科协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赤峰市科协联合市直有关单位、中小学着力构建“主题突出 特色鲜明 普惠基层”的全域科普设施体系,全市建成旗县区科技馆、校园科技馆、气象、应急、生命安全等各类科技场馆28个,总面积达2.83万平方米,年均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研学活动480余场次,迎接群众入馆参观19.8万人次。11辆流动科普大篷车穿梭于基层苏木乡镇、中小学,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充分履行“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为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倾力搭建了“自然科学科研课题”“青年人才科研托举”“金智学术技术交流”等科技思维创新、科技信息交流、科研成果发布平台。
助“双减” 育新人 青少年科技教育走在前列
赤峰市科协密切与教育部门合作,着眼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广泛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主题活动、赛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城市。组织青少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等五项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自主打造赤峰市青少年科学节、赤峰市科普剧表演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覆盖12个旗县区70余所学校,4.3万余名学生参与;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被国家民委、中国科协评为“科技教育乡村行”首批试点旗县;组织12批次360名学生和39名教师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科学营活动;69人通过科技辅导员认定。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未来,赤峰市科协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提升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成果,坚持以改革推动科协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实施科技“突围”工程,集中力量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