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科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自治区“六个工程”,围绕乌海市委、市政府“十二项重点工作”,着力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和建设,全面履行“四服务”职责,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展现科技魅力,铸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厚植科技创新土壤,为乌海市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全市累计组织科技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名专家科普传播行”、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各类科普活动800余场,连续七年开展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2021~2023年乌海市科协连续三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乌海市代表队参加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获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科普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信息员注册达2.6万人,传播量近290万次。2022年以来,乌海市全民科学素质每年以一个百分点增长。截至目前,乌海市全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1%。
提升科学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023年9月,乌海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乌海市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升专题讲座,市直各部门、各区相关分管领导110人参加培训,为乌海市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提供科技引领支撑作用。
以自治区科协举办的“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为契机,先后邀请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以及自治区、乌海市各领域专家深入企业、学校、医院、社区等开展科普宣传、讲座、技术指导、义诊等活动,为5万余名青少年、农牧民、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大人群带来硬核科普、实用技术,助力乌海市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2023年5月,邀请中国科协海智专家高继明先后到乌海市9家企业开展产业指导、座谈交流,针对乌海市葡萄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建成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3家。乌海市葡萄科技小院申请国家专利2项,获4项自治区技术规程,3项自治区级规程,荣获2024年全区“十佳助农”科技小院荣誉称号。葡萄科技小院架下套种羊肚菌项目,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翻番,葡萄科技小院的研究生赵沁获中国农技协“最美研究生”荣誉称号。
乌海市草莓科技小院专家通过突破草莓栽培技术,引进白草莓等新品种,成功示范了微生物菌肥利用技术,移栽成活率同比提高15%,售价提高10%,综合带动农民收入增幅超过20%,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科技小院入驻专家,带动养殖种植等产业增效,实现“建立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的效果。
在2023年自治区创新方法大赛中,乌海代表队获决赛二等奖3个,优胜奖1个,擂台赛银奖1个,乌海市科协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18篇论文获得自治区自然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和优秀奖。全市建成企业科协89家,为“科技兴蒙”奠定基础。围绕乌海市主导产业,乌海市科协组织相关人员赴区内外实地考察、深入交流,打通人才共享渠道,同时积极对接院士专家,推动建设“院士工作站”。
乌海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成效明显,从首届竞赛的260名参赛选手,到第六届竞赛的1700余名选手,竞赛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乌海市的4支队伍获得国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