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一个早晨,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三官营子村候凤桐像往常一样拿起手机打开“科普中国”APP,头条栏目滚动播放的《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公布2023年科普中国信息员典型代表的通知》引起了他的注意,点击来看,依据2023年以来科普中国信息员每日经验值、评论精选量、动态精选量3项数据通过加权打分,公布全国综合排名前列的科普中国信息员典型代表,候凤桐的名字赫然在列。自2021年起,候凤桐已连续三年荣获科普中国信息员典型代表,骄人成绩让人肃然起敬。
今年47岁的候凤桐是个朴实腼腆的“庄稼人”,他用经年的汗水把勤劳智慧的种子播洒在广袤的田野。
为啥做了这个科普信息员呢?
喜欢,有用。
寥寥四字,诠释了因为热爱所以坚守的朴素内涵。最初由敖汉旗科协动员注册加入,到后来接触到“科普中国”被其蕴含的海量信息资源所折服,候凤桐对这个掌上百科全书爱不释手,浏览转发成为每日的必修课,时间久了,他摸索出了独家秘笈。第一点,把握内容。老百姓喜欢看什么,需要看什么,土生土长的候凤桐深谙其理,每天在海量信息里仔细甄选,分门别类进行推送。第二点,把握时效,顺应季候,紧贴农时,摸清老百姓的阅读规律,推送出去的信息总能恰如其分地破解一部分人的忧心之事。让信息衍生价值,让信息为我所用,全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候凤桐在实践中升华了信息的价值,为打通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贡献了积极力量。
候凤桐不仅仅局限于转发“科普中国”的信息,他从农村受众喜好的实际出发,在浏览到有价值的视频后,他还会自己摄录制作成快手短视频,在他的个人快手账号上播放。我们寻访的那个早上,候凤桐刚刚完成一条题目为《血稠,是病吗》的快手视频,不到半天时间转发关注达到2000多次。而他的快手账号名字更是别有深意:最基层的科普信息员。
学用结合,精准推广,候凤桐对“科普中国”情有独钟,宣传推介不遗余力。他充分运用自身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工作便利”,无论是在村民组长会上,党员大会上,还是进村入户,亦或是微信群、朋友圈,各个渠道均不放过,宣介“科普中国”平台和科普信息员注册,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人们下载安装使用,在他的精心推广下,群众对科普中国的知晓率、参与感和满意度均达到上乘水平。在笔者与其攀谈的间隙,他不失时机地从手机里翻找出科普中国APP二维码,呈上前来,笔者便顺理成章地扫码下载,成为科普中国的一名新读者。
管用的科普信息才是好信息。
如今随着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泛滥,网络中充斥着大量伪科学、谣言讯息。作为基层科普工作者,候凤桐在辟谣频道里,深入研读并转发了大量辟谣文章,他借助科普e站、微信群、朋友圈等科普矩阵,输送了高质量科普讯息。57岁的刘忠江是“科普中国”的忠实读者,我们采访候凤桐之际,恰巧接到了刘大哥的求助电话,原来系统有了新功能,需要升级啦!来到刘家,候凤桐轻车熟路,很快帮刘大哥升级更新了软件。眼前的一幕让我们心有悲戚,刘大哥是一位瘫痪在床20多年的汉子,干净整洁的居室、得体不凡的谈吐很快让我们顾虑尽消。22年前,刘大哥在工地劳动不慎摔成高位截瘫,一度消沉。所幸妻贤子孝,走过了最灰暗的日子,如今两个孩子都已顺利成家立业,刘大哥夫妻俩尽享天年。2018年,在候凤桐的帮助下,刘大哥接触到了“科普中国”。“现在的平台五花八门,东家这样说,西家那样讲,不靠谱的消息太多了。”刘大哥对“科普中国”有着无条件的信赖,谈起养生之道有条有理,诸如“无糖食品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吗?”“年轻人熬夜是常态,第二天补觉能补回来好的精气神吗?”林林总总,我们一行人也上一堂生动的养生课。不仅关注健康频道,刘大哥还喜欢天文地理,喜欢科幻,命运束缚住了他的双腿,却在掌中方寸间为他开辟了无垠的崭新天地。
养牛大户李小东,种粮大户姜大勇,等等,他们关注最多的无疑是“科普中国”智农频道。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老把势,但是对新知识新政策的探求一日不敢放松。有着十几年养牛经验的李小东粗中有细,在日复一日、与时俱进的学习中他掌握了独到的饲料配比技术,比例合适,饲料报酬高,圈里的犊牛毛色光亮,撒欢嬉戏,一旁的草料库储备充足。李大哥这两天正筹划着给牛买个保险,这也是候凤桐多次上门科普的结果。北沟村民组的养牛大户王春伟家,曾是个一穷二白的落后之家。自打掌握了科学养牛技术,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最多时存栏肉牛四五十头,可是对政策性保险认识不足,是候凤桐引导他走出了误区,去年投资一万元给牛上了保险,天有不测风云,年底时,因病损失了一头牛,保险公司迅速理赔,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耕种200亩地的姜大勇是个农家巧匠,精通各式农机的使用,对村民的求助来者不拒。在候凤桐的“游说”下,他还牵头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成了当地农民的娘家人。
科学种养,三官营子村的大户们只是一个缩影。在敖汉旗乡村振兴的锵锵旋律里,每一个符点上都和鸣着这样的精彩。
科学技术的影响是无声的,然而却是有形的,它具象于乡村里成群的牛羊,具象于田野上的黍粟稻菽,具象于城乡人民日益强健的体魄,具象于欣欣向荣的万物生长。打开候凤桐的“科普中国”,他的勋章墙上,签到达人,传播之星,神评王者,文坛泰斗,点赞大神,阅读掌门的名头个个响亮。他珍藏的每一份荣誉里都浸透着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景仰,对科技强国梦想的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特别谈到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科普这条路上,候凤桐是探路者,是奋进者,更是收获者。(本报记者 李琳 通讯员 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