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白云选矿分公司宛如一座钢铁巨兽的“粮仓”,源源不断地为钢铁生产筛选着优质的“食粮”。而在这片充满矿石与机械交响的世界里,宝山矿业公司生产部选矿专业技术主管刘文丽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选矿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道路。
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文丽扎根白云鄂博,凭借一腔热血、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敢于担当、追求精艺的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宝山矿业公司科技人员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因工作突出曾被评为包钢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包钢集团公司巾帼科技之星、宝山矿业公司先进工作者、宝山矿业公司党员先锋引领计划优秀个人、宝山矿业公司知识型标兵、宝山矿业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任职期间,她秉承包钢精神严细认真、高效务实的工匠作风,经过刻苦地学习和不断地总结,自身专业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为宝山矿业公司技术质量、科技创新、四降两提、精益管理等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她认真梳理宝山矿业公司生产的工序和环节,组织开展全流程考察,全面确定各项技术工艺参数,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先后制定、完善了《宝山矿业公司工序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宝山矿业公司工序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科技质量工作制度,以最贴合现场生产实际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标准化作业真正起到有效指导作用。
为提高宝山矿业公司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管理水平,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促进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她编制和下发了《宝山矿业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宝山矿业公司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宝山矿业公司专利管理办法》及《宝山矿业公司药剂试验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促进宝山科研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优质。
她编制申报《包钢集团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和《宝山矿业公司铁精矿生命周期评价报告》,2018年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考核评比,在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宝山矿业公司铁精矿被评为“绿色设计产品”,为宝山矿业公司申请了一张绿色通行证。
刘文丽不但能干、实干,还“会”干。她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公司科研工作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2018年,她组织开展《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水系统处理工艺研究》,生产循环水中悬浮物含量由1000mg/L降低至200mg/L以下,彻底解决了氧化矿资源综合利用水质问题,该项目获得“2021-2022年度包钢集团公司内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020年,撰写了《白云鄂博超细极难选萤石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该成果是她独立开发的“阶段细磨-易浮先浮-多段浮磁联合分选”新技术,首次实现白云鄂博矿萤石资源95%品级酸级萤石产品落地生产,对白云鄂博矿萤石资源回收利用起到突破性推动作用,对国家萤石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获得“2022年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完成《宝山矿业选铁工艺技术探索及流程优化》显著减少选矿能耗,减轻环境污染,大幅提高选矿效率;减轻后续冶炼成本负担,极大提升劳动效率,实现有用资源的高效回收,该项目获得“2021-2022年度包钢集团公司内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立项《复杂低品位铌矿预富集技术研究》项目,研制出一条适应于白云鄂博主东矿铌矿物预富集工艺流程,将原本排至尾矿库的铌资预富集,中试试验线获得品位3.5%以上的铌精矿,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刘文丽用她的坚韧,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别样的美丽人生。但是作为一名矿山女性,她付出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白云鄂博地处偏远,比邻外蒙古,离最近的市区包头市也有150多公里的路程,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周只有周六日两天时间回包头与家人相聚。刘文丽是一名责任心极强的技术人员,但同时也是一个1岁孩子的母亲,当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她却总会牺牲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每次有攻关任务时,即使是周六日,依旧能在实验室看到刘文丽的身影,因为每次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成功都要以成百组上千次的小型试验为基础,为了尽快探究出试验的可行性,为现场攻关提供及时、准确的试验数据,她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放弃了陪孩子的时间,每次加班到天黑回家时,孩子早已经沉沉睡去,刘文丽虽然内心中百般煎熬,但第二天面对复杂繁多的工作任务,她又振作精神投入其中,作为一个母亲,内心的难舍与无奈,只有她自己体会着个中滋味。矿山系统是一个艰苦的行业,作为女性在这样的岗位上舍弃的、付出的要更多,但每一次当工作和生活带给他困难和磨砺时,她都一直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她在平凡的奉献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信仰,不断的努力奋斗,执着地向着理想前进。
面对未来,刘文丽充满信心和期待。她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在选矿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选矿方法和工艺,为公司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文丽宛如一支寒梅,不畏严寒、不惧风雨,为宝山矿业公司的科技及质量工作默默奉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力量的磅礴伟力。(实习记者 乔予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