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年之初,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科学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科技馆精心策划“迎新科学+”2025元旦特别活动。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厅教育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和家长的参与。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科学知识、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多个方面,旨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魅力,让参与者在欢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榫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发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匠心与智慧。随着内蒙古科技馆《榫卯的魅力》专题展览正式展出,内蒙古科技馆展览教育部开展《倍力桥》《鲁班锁》两项活动。在《倍力桥》活动中,青少年们化身为勇敢的探险家,进入力学原理的奇妙世界。他们发挥想象力,动手搭建独特的桥梁模型。通过科技辅导员的讲解,揭开倍力桥背后的神秘面纱,发现力的平衡和结构稳固的秘诀。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对力学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鲁班锁》活动中,青少年们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解秘“六通鲁班锁”。通过巧妙分解榫卯结构,不断尝试将多个木块紧密拼接在一起。每一次拆解和重组都是一次智慧的较量,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蒙古科技馆常设展厅,科技教育活动百花齐放。在《纸绘元旦》活动中,青少年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一张张普通的卡纸变成精美的立体灯笼。他们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灯笼的技巧,还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满满“元”动力,欢乐弹力“蛋”》活动同样受到青少年们的喜爱。通过搅拌硼砂、乳胶等材料,大家亲手制作出一个个弹力十足的弹力球,不仅让青少年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还让他们对科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棉”延新岁甜,元旦乐翻天》活动中,青少年们通过参与互动小游戏,亲自体验棉花糖制作的乐趣,深入了解离心力与棉花糖制作背后的科学奥秘,探索物理原理如何与美食艺术完美融合,让他们对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顺顺“历历”》活动则让青少年们亲手制作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年日历。他们不仅学会了日历的制作方法,还在过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并许下了新年的美好祝愿。
《新年星语星座灯创意DIY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参与。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星座图案,通过手工刺绣的方式,将其绣在灯罩上,制作出一款款独特的星空星座台灯。这些台灯不仅美观大方,还蕴含着青少年们对星空的无限向往。《元旦天平巧匠行》活动中,青少年们通过实验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并动手制作简易天平,并学会如何使用天平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儿童科技园开展的《“童”心庆元旦——寻五福》活动,通过完成各种趣味任务,收集满满的福气,不仅让小朋友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一个难忘的新年,还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此次“迎新科学+”2025元旦特别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和家长的参与,大家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而有意义的元旦佳节。下一步,内蒙古科技馆将继续发挥科普场馆服务功能,传播科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创新活力,为更多观众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服务。(宋千千 摄影:李明、苏格日、谢亚平)
内蒙古科技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