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11时,由内蒙古科协联合自治区农牧厅共同主办的“2025年春耕备耕指南——如何做好马铃薯春播生产·武川县篇”田间直播活动,通过“云上科普”平台及“蒙农创”视频号同步开播。活动聚焦马铃薯春耕关键技术,吸引超1.5万人次在线观看,为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动能。
田间课堂实景教学 技术要点全程解析
本次直播将科普课堂搬到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田间地头,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曹春梅与武川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专家魏红、解国华联袂主讲。专家从武川县土壤特性出发,系统演示马铃薯种植全流程。针对土壤墒情检测、种薯品质筛选、切种拌种操作、播种密度控制、化肥选择等环节,通过实物对比、现场演示与实操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马铃薯春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逐一拆解、深度剖析。曹春梅在讲解中强调,马铃薯春播的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后期长势和产量,必须严格把控技术标准,才能为高产打下基础。”
科技赋能精准防控 晚疫病监测体系显成效
在现场互动环节,武川县种植户就“马铃薯晚疫病预防措施”提问,解国华结合当地种植现状解读防控策略。他说,我国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物联网监测系统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系统化监测,武川县依托该系统在全县各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设置了3个监测点,实时追踪病原致病疫霉动态变化,并通过病虫情报向全县种植户发布预警。他特别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科学理念,获农户点赞“专业又实用”。
科技下沉护航春耕 协同助力稳产增收
此次直播活动是内蒙古科协与自治区农牧厅深化“科普助农”行动的又一实践。通过“专家下沉+田间授课+云端辐射”模式,推动农业技术从实验室直达生产一线,破解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此次活动,双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共同为春耕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